“雙 減”一周年后,學校和家長的教育觀都進行了一輪全新滌蕩。
教育生態迎來迭代的同時,我們發現,減不掉的是對子女教育的緊張感。
沒有了作業、考試、課后培訓,中高考的拼分和留學申請的競爭卻愈發激烈。
拿今年北京中考來說,660分滿分,655分以上的學生達877人。
一方面,學校要做到與減負的目標和價值相一致,有效執行政策。
另一方面,學校不能減掉教育質量,要讓孩子學到更多“真東西”。
于是,具備高質量教學功能的學校進一步凸顯了出來。如何提高課堂質量,提升課后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成為很多民辦學校的發展重點。
對于學校而言,“雙 減”政策意味著另一個方向的“雙增”:增效率,增效果。
比如,我們一直強調的將培養“解題能力”轉換為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英國數學家沃爾夫拉姆認為,“現在電腦已經完全勝任計算的工作,可是我們的教育仍然把80%的時間用在練習計算上面”。
事實上許多歐美國家的考試都允許使用計算器、可以查閱計算公式。學生可以利用工具和高等思維,增強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當然,我們這里提到的:“增效率”、“增效果”不僅僅指代數學學科,而是更寬泛意義上針對孩子的整體學習系統。
一年的大洗牌里,很多順利過渡并提交出色答卷的民辦學校陸續涌現,成為教育創新和教育改革的排頭兵。
在這個過程中,它們是如何落實“雙增”的呢?
上海民辦光華中學陳河清校長認為,學校實現“雙增”,需要用到三種思維方式:產品思維、設計思維和增長思維。
01產品思維
學校的課程就是學校的產品,民辦和公辦的課程必須有所差異,如何在課程的產品門類上打造自身的特色,是學校建設的底層邏輯。
很多民辦學校選修類的課程多達幾十門,涉及到藝術類、體育類、音樂類、學術類等,并且設立相應評估機制,給孩子們展示的平臺。
把孩子們推到藝術舞臺上,可以讓孩子感知到,在學術上他不一定是非常優異的,但是在藝術、體育、社會活動上,他有自己的專長。這比“洗腦式”地強調告訴他“學術不好沒關系”有用得多。
課內研學方面,提供人文課程。陳河清校長提到,自己帶過的孩子們都走過很多地方,比如課本里描述的百草園、三味書屋、浦口火車站等,學校曾結合這些內容發起行程,領孩子們去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如今疫情原因,孩子們不能出遠門,如何在有限條件內讓孩子們感受人文,將課本里的知識立體化,是對學校的考驗。
總之,如果將學校課程定位在產品設計的角度上,學生就是學校的客戶,需要讓其有所收獲,有愉快的體驗感。
02設計思維
在一次全校家長會上,左邊坐家長,右邊坐同學。陳河清校長問道:“家長們,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請舉手。”家長紛紛舉手。
接下來她又問:“同學們,覺得爸爸媽媽認為你是最棒的,請舉手。”幾乎無人舉手。
因為在親子的相處中,父母無意識的牢騷和抱怨,讓孩子們都覺得爸爸媽媽不認可自己。
很多時候,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反應,都由冰山之下的情緒操控,無法提供有效賦能。
如何設計孩子在學校的每一分鐘,為他做有效賦能,最終有所產出呢?
陳河清校長對此深有感觸,每次開學的時候,她會親自跟學生問好,說這一學期你要加油。而且學生入校門前會收到一個紅包,里面不是錢,而是對每個人的寄語。
她支持學校設計了“520”節日,也作為“班主任節”,以此讓大家有機會對班主任表達感恩與感謝,記住老師們的付出,從而為學生提供精神賦能。
在這樣的設計思維引導下,將學校打造成有能量的教育場。
家長也要認識到這一點,配合學校的腳步。比如在學校舉辦舞臺show時,現場的爸爸媽媽不要過于在意孩子表演得好不好。家長看向孩子的笑容,是給予孩子的鼓勵,也是對他能力的認可。
03增長思維
陳河清校長認為,如果上學成為了父母要特別擔心的事情,實在是不可思議。
她希望未來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夠進一步區分開,把孩子上學的事情交給學校。
怎么能讓家長更多地去享受生活,擁有跟孩子在一起的親子時光呢?如果周末的時候,家庭成員其樂融融,一起聊聊天,去戶外活動,或者跟朋友聚會,將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建設。
這并不能一蹴而就,在落地的過程中,需要學校具備增長思維,也就是增長服務意識。
第 一,明確服務對象。
學校的服務對象是學生,一定以學生發展為核心開展工作。孩子是原生態的,要保留原來的自己,不斷發現自己,找到興趣和優勢。
其次,做好服務連貫性。
比如在治安動蕩、不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孩子的成材率相對較低。如果你的孩子總是轉學,或者父母舉棋不定,數次變更孩子的教育軌道,他的成長就不具備連貫性了。除去一些特殊情況,我們更提倡孩子能夠擁有一以貫之的教育規劃。
對孩子未來有比較明確打算的家長,可以考慮預備班到高中階段的一貫制學校。
再者,提供服務信賴指數。
家長會、校園開放日、各類大型活動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現在很多學校都創建了APP,一對一和家長聊孩子的情況,詳細溝通當前階段孩子的優勢,哪里需要加強。增強家?;ネê蛥f作意識。
“雙 減”后的家長們為孩子擇校時,更需要把握哪些條件呢?陳河清校長提出她認為辦學最重要的16字方針,供大家參考。
1、學術先行
對一所民辦學校而言,沒有學術就沒有出路。尤其是到了初中高階段,扎實的學術能力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2、文化自信
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學校有義務讓孩子意識到,無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求學,使用哪種語言交流,都是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
中國特色不能丟。培養孩子的文化自信,展示中華文化的精神魅力,屬于一定意義上的反向輸出,推動中國教育國際化。
3、教育博雅
初中階段的學術課程是在為高中的選方向和專業做鋪墊,建議初中廣泛涉獵選修課程。讓孩子從了解到熱愛、專長、專精,是博雅的意義所在。
4、校園幸福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學生的認可是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來源。所謂校園幸福感,需要一所學校的所有教職人員共同努力。
陳河清校長提到,有一次,一個八年級的女孩散著頭發走到她面向,她問:“為什么不把辮子扎起來呢?”女孩回答說皮筋掉了。
她順手給了女孩一根。幾個月后,她才從女孩媽媽的口中得知,孩子拿了皮筋之后一直不舍得用,每天放在枕頭邊上,說這是校長給的牛皮筋,別人都沒有的。
這就是建設校園幸福的重要性。你永遠無法想象,你在孩子心中的位置以及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第五屆IEIC大會預約通道
5年時光荏苒,教育初心如一。2022年度遠播教育第五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將于10月22日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3F(浦東新區花木路1388號)盛大舉辦!
屆時眾多上海國際化學校、周邊浙江、江蘇熱門國際學校以及留學等教育機構都將齊聚,覆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國際本科留學等全階段。另外將集聚海內外專家、學者等嘉賓,以國際視野探討教育話題,共話未來教育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