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老師滿意、家長高興、同學羨慕,而是為了解決自身疑慮,為了向真理趨近。
——摘自第五屆IEIC陳默女士分享
圖 | 陳默女士IEIC現場分享
10月22日,第五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圓滿落幕。
大會上,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專家、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特聘督導陳默女士為大家帶來主題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多年來,陳默女士長期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工作,著有《孩子你怎么了》、《家有幼兒》、《家有小學生》和《家有中學生》等多部著作。這次,她從家庭角度、家長角色出發,深入探討哪些因素會影響內驅力?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幫助孩子在學習道路上更積極、主動、高效。
*為方便閱讀,下文以第 一人稱視角陳述。
內驅力的重要性
十年以前,家長問我的問題通常是:“老師,怎么培養我的孩子,讓他愿意學習?”
這兩年家長問我的問題變成:“老師,怎么培養我的孩子,讓他更有學習內驅力?”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這是因為你的孩子是00后,這一代的孩子可能沒那么“功利”。如果你跟他說,讀書是為了考一個好學校、找一個好的工作、將來過更好日子,他們大概率不會聽這種“陳詞濫調”。
想讓00后投入學習的難度很高,我很少聽到家長說,我的孩子愿意主動學習。在信息紛雜龐大的現代社會環境中,憑什么讓他坐在課堂里面專心致志地學習呢?
這時候,就體現了學習內驅力的重要性。
驅力分兩種:外在驅力和內在驅力。
外驅力能不能促使一個人讀書?答案是能。學生可以因為外驅力去讀書,從而獲得好成績。但是,外驅力是脆弱的,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坍塌了。大家想想,每年有多少中考生、高考生在臨考前被“壓癱”了?
內驅力解決了“為什么要學習”的問題。我接觸的孩子比較多,有三個孩子的內驅力素養讓我印象深刻。
第 一個是高中生,他在吵吵鬧鬧的親友聚會上,覺得無聊了就自己坐在角落里看物理書,我問他為什么而學習,他說:“為了向真理驅進。”
第二個孩子的答案是:“我和爺爺的感情非常好,他的生命卻永遠停在了手術臺上。我一定要考最 好的醫學院,拿起手術刀,做一名優 秀的醫生。”
還有一個女孩子,她是學校公認的愛學習的孩子,老師上完地理課,她會跟到辦公室問:“老師,您今天講的知識和我上次看到的不一樣……”這位學生曾對我說,我想不明白為什么有人不喜歡讀書,讀書是很有樂趣的一件事。
以上都是有內驅力的孩子,他們在任何學校都會努力讀書。但遺憾的是,我遇到過的這類孩子鳳毛麟角。
如何培養內驅力?
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內驅力?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呢?
第 一,家長需要給到內驅力的“發生基礎”。
比如給予孩子早期的安全感,無條件地接納這個生命。如果你的孩子0-3歲一直和保姆在一起,恐怕很難培養內驅力,因為他的基礎安全感是不夠的。
其次是父母的培養——注重孩子思維開發和謎題探索能力。
圖 | 陳默女士IEIC現場分享
家長是否會開發孩子的思維,從每天對孩子的提問中就可以看出來。“今天中午吃什么?”、“有同學欺負你了嗎?”、“老師表揚你了嗎?”……這種問題怎么可能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呢?如果一個家長問的問題,能夠開發孩子(特別是幼兒園階段)的思維,他的思考能力就會遠遠高于同齡人,從而在課堂的學習中“吃不飽”。這種孩子回家后會主動閱讀,進行自我教育。孩子的閱讀量越大,思維水平就越高,形成良性循環。
低齡孩子的家長需要做的事情是自我成長,能夠“提問題”。這方面做得最出色的是以色列的媽媽,孩子回到家后,她們會先問,你今天向老師提了什么問題?老師給你答案后,你還追問了什么?一定要問到問題的終 極答案。為什么猶太人得諾貝爾獎的數量最 高?以色列的媽媽功不可沒。
家長要讓孩子在小時候接觸一些未解之謎,家里儲備此類的書籍供他閱讀,并且在日常相處的時候(比如飯桌上)互動討論,比如百慕大三角洲、尼斯湖水怪、胡夫金字塔……耳濡目染下,孩子會自己產生興趣,小小的頭腦裝滿需要解開的疑慮,然后自己翻書查閱,加上比較高的思維水平,從而產生探求真理的可能性,成為具有內驅力的學習者。
第三,改善不良情緒和不良心境。
糟糕的環境會影響情緒,不良的情緒會妨礙內驅力的形成,主要體現在家庭人際關系和學校同伴關系。
在一個家庭里,夫妻關系糟糕、親子關系糟糕、孩子的同伴關系糟糕,這些“糟糕”外部條件會持續耗能,影響內驅力的建設。
圖 | 陳默女士IEIC現場分享
第四,充分理解學習的意義。
曾有一個初中生問我:“我的爸爸媽媽學歷都很高,他們為了培養我花了不少錢,如果我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然后結婚生孩子,再培養下一代考大學、工作、結婚、生孩子……這有意思嗎?”
我告訴他,你作為一個“意識生命”來到世界上,要嘗試去解決問題,比如一個疑慮、一個謎團、一道關卡。你可以對整個人類文明產生貢獻,意識到生命的價值在哪里。
如果父母的思維還停留在“讀書=過日子”的水平上,就不要總想著培養具備內驅力的孩子了。如果只將“知識改變命運”作為一個口號,對00后的小朋友不會產生什么作用,要通過培養內驅力,讓他們擁有更強烈的學習意識。“意識生命”是要終身學習的,學歷越高的人,思維水平越高,這是“正相關”。
最 后,關注孩子的學業成就。
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所學的知識得不到滿足或者跟不上,都無法形成內驅力。我們要分三種情況解決:當他跟不上學習節奏,做知識填補;跟得上學習節奏,幫他求精;超越節奏,給他做知識拓展。
通俗點說,一個吃不飽的孩子,需要補一補;吃得剛剛好的孩子,給他一些精品稍微“拔高”;吃不下的孩子,趁著假期找機會適當彌補。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原來的基礎上生成學習的成就感。
總之,內驅力強的孩子有以下幾大共同特點:功利性相對較弱,認知水平高于同齡孩子,有強烈的探求欲望。
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老師滿意、家長高興、同學羨慕,而是為了解決自身疑慮,為了向真理趨近。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如何成長為能夠培養孩子內驅力的家長,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入探討的與時俱進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