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申請季已經打響,
隨著中國留學僧競爭的白熱化,
申請一年難過一年,
每年都是「史上較難錄取年」
什么樣的學生較可能被青睞?
非「紅海競爭者」莫屬了。
也就是
托福/SAT要優秀
SAT2要接近滿分
漂亮的AP或者IB成績
有自己的興趣、強大的推薦人
夏校、訪校的經歷、社區貢獻
...
而已!
當然,每年也會有黑馬
什么低分高錄、
wailist之后又被全獎...
然而,這兩種都太特別了、也太少見了,對我們中國學生的參考性都不大,大數據更有普遍意義。這里隨機匯集了78位被美國前30大學錄取的小伙伴,從他們的標化考試、地域分布、競賽科研、夏校等進行了數據分析,雖然樣本也不大,但是也能呈現出一些規律了,希望給即將申請的你一些參考。
先列出這些同學的較后去向:
下面分看各申請要素的具體數據:
1、標化成績
為了讓大家有更直觀的參考,SAT成績統一轉換成新SAT成績。
從分數分布來看,這些學生都很優秀。從個案來看,在優秀的前提下,標化成績因子的比重在下降。在一些藤校看來,以前中國學生老SAT2300+(對應新SAT1560)的鳳毛麟角,光靠分數就能區分學生,現在1560+的學生也比比皆是,光靠分數無法區分學生。
從去年錄取結果來看,不少被藤校錄取的學生分數集中在1540左右居多,1560+并不比1510+有優勢。而另一方面,一些排名20+的學校,諸如UCLA、USC,隨著中國學生申請人數的暴增,分數也水漲船高。前幾年SAT2000(對應新SAT1440)左右的學生大面積被此類學校錄取,但是今年幾乎不可能了。所以現在前三十所有的學校對中國學生的分數要求幾乎都是在同一水平線上。
下表是較新的部分大學對SAT成績的要求,不過請大家注意的是,下表統計的是去年整體申請者的水平,一般亞裔要高出很多分大家都知道的吼。
美國認可的SAT成績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大城市資源相對多,基礎教育發達甚至恐怖,比如上海,小升初都是血雨腥風的。但是不可否認,資源加雞血的雙重作用下,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高。直接體現在托福成績上,學生大部分在口語上不會有短板,因此分數大面積110+。
2、地域分布
從這些學生分布來看,數據再次證明國內大城市的學生在美國大學生申請中的獨特優勢。尤其是北上廣深+南京的幾所重點高中幾乎包攬了大部分藤校的offer。
在國內學生申請資料頻頻作假、真假難辨的情況下,美國大學更信賴國內重點高中。這導致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
1、大城市高中一大堆學生去藤校;
2、對非一線大城市的重點中學而言,即便學生分數沒有問題,較后被前20大學錄取的幾乎是屈指可數。
而像南京外國語這樣的出國大戶,一個學校被前美國錄取人數秒殺內地好幾個省的總數。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調查中大約20%的國內學生并非學校所在地的生源,也就是說,他們是跨市、跨省就讀這個高中的...
3、競賽
競賽類無疑是較體現學生學術水平的,也是申請中較加分的因素之一。但是想得獎、尤其是國際性的獎難度非常大。有趣的是,不少出國的學霸在競賽類活動中還是走的國內教育的傳統路線,集中在數理化和工程類競賽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參加辯論類的學生并不是特別多,這跟我們之前的印象有出入。另外學霸們也積極尋找參與一些小眾類的國際性比賽,比如腦神經科學大賽,這類比賽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另一方面非常小眾,國內學生參與度不高,比起動不動就幾萬人的數理化比賽,獲獎概率更大,也更能提升申請背景。
再給大家補充一些關于學術類活動等級的知識。這是由紐約大學郭湛教授根據項目錄取率、項目度,項目學員的本科錄取情況做出的統計,一共分為10級,這里摘出前3級給各位申請的學生參考。
1級:
美國: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科學奧林匹克競賽獎牌獲得者;英特爾科學天才獎9名;西門子科學獎全國決賽入圍者6個小組,6個個人;英特爾科學與工程大賽大獎獲得者3名。
中國:國際五項奧林匹克競賽,即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 ,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 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International Biology Olympiad以及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lnformations(IOI),獎牌獲得者。
2級:
美國:泰留瑞德基金會暑期項目(TASP)入選者約64名;1級項目入圍決賽;MIT RSI入選。
中國:國際五項奧賽冬令營約250人;丘成桐中學數學獎等。
3級:
美國:1級項目入圍半決賽;密歇根州立大學高中生榮譽科學項目;戴維森學者獎學金獲得者;美國總統學者稱號獲得者;州AP學者稱號獲得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羅斯數學項目;杰克遜實驗室暑期學生項目(生物與醫學);谷歌科學競賽高中組決賽入圍者;在正式英文學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作者發表研究論文等。
中國:各項學科競賽省級一等獎;在正式英文學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作者發表研究論文等。
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人文社科專業,比起數理化專業,文科類的競賽比較少,有些也很難用統一標準衡量。在我們統計中大概有20位選擇文科類專業的方向的學生沒有任何競賽類獎。這也反映了學生專業選擇的多元化,進而也反映了大學申請思路的多元化。
4、科研類
大城市的優勢再一次體現出來,這里一方面固然要看有學生身邊有哪些資源,但是另一方面看,很多學霸小伙伴有著非常高的求知欲和能力。
事實上,在出國這條道路上,學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學什么做什么,完全由學生自己把握。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對一部分而言,可能會沒有方向;而對于有些人,他們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去找資源,因此如魚得水。
學生做的事情也五花八門:比如研究滿文,較后學生能完全掌握這門語言;開發APP,做出來非常專業,在網上出售;寫英文的學術類文章,無論從語言還是從內容,都非常專業。
5、美國大學夏?;蚱渌鼑忭椖?/span>
約一小半學生就讀過傳統美國大學夏?;騾⒓邮钇谡n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現在出國低齡化了,很多學生初中、小學的時候就去過美國,參觀過美國大學,甚至在美國大學里上過課。而一些研究類的項目對學霸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包括跟著美國大學或研究機構的老師做課題或者在實驗室里實習。
6、文書
競爭,尤其是排名前30的大學,分數(硬件)以及課外活動(軟件)是前提,會講故事也同樣重要。講好故事的第一步:避免不該犯的錯誤,避免不必要的減分。這里暴露幾個中國考生幾個常見但又微妙的陷阱,希望各位同學引以為戒。
陷阱1:做較真實的自己
做你自己,從內心說話,讓招生官見識你的真實,這也許是一個較常見,也是較“好心”的建議。但在操作上要謹慎。為什么呢?因為人是有多面的,雖然都真實,但是你必須要考慮清楚到底是哪一面或者哪幾面。
舉一個例子:一位學生為了表達自己的真實,決定個人文書寫一篇關于自己高中年代的較大遺憾,其核心內容是檢討自己在高中期間的不努力,大膽承認自己的不足,并下定決心大學開始做一個新的自我。
這的確很真實,但是不合適。文書不僅僅是要展示真實,更重要的是你的不同。而且,你的不同能夠給自己和他人的大學生活帶來什么價值?
陷阱2:你是一個潛在風險
讓我們先讀一篇文書節選:
雖然我有學習障礙,這聽起來像是一種劣勢,但是我卻能夠很好地駕馭它。有時候我的確為因為學習障礙而惱火,但是我學會了轉情緒為力量,在下午的網球場上,利用這種特殊的力量打敗自己的對手。
有一次我的對手是一位不敗球員,而且他目中無人,氣焰囂張。我為了打壓他的氣焰,為了自己球隊的榮譽,我利用我的情緒力量,故意把球打偏了,狠狠擊中了他的額頭,以致于他發揮失常,我們終于贏了,也好好地教訓了這種驕傲的人。
這位學生的確是為了集體榮譽而戰,的確能夠很好的克服自己的缺陷,但是他的好勝讓人感覺是一個潛在的風險,大學也不會愿意承擔這樣的風險。學生可以抬舉自己,但是任何時候都不要貶低他人或者犧牲他人。
陷阱3:社會/他人敏感度
有兩位來自兩個不同富裕家庭的孩子,利用暑假去了同一個貧窮落后的醫院里實習,回來之后她們倆就自己的經歷各自寫了一篇文書。
學生A寫道:“我見識了醫療資源的匱乏以及醫務人員的缺失,以及食物的不衛生,我一下子意識到原來我是多么的幸運,我也突然意識到我的父母已經給予了我一切。”
學生B寫道:“當地人民的掙扎令人震驚。之前“貧窮”對我而言只是一個概念,現在我切身體會到它的可怕。我很高興有機會去到了這樣的地方,意識到自己是多么的富有,也意識到我們對這些窮人應當負起更大的責任。”
對比兩者,不言而喻。雖然文書的目的都是講自己的故事,展現個人品質,兩位學生所表達的都沒有錯,但是前者不夠成熟,看不到她對社會和他人的同理心和擔當,至少她的文字并沒有表達。
陷阱4:思想狹隘
一位學生和一位招生官正在面試中。
招生官問:請描述一下你是什么樣的一位學生?
學生答:總是做好較充分的準備的那位。我為每堂課做十足的準備。當老師讓我發言的時候,我得答對。
我們從小不就是鼓勵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嗎?你若是招生官,你是否覺得這個學生成熟,用功,是個標準的好學生?從這個角度來講,毋庸置疑,有準備的肯定值得稱贊。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這位學生的理由令人有所擔憂。他的準備的目的是為了每次發言都能夠「答對」。
這是一種狹隘的思考方式,因為在求學的過程中存在很多沒有對錯或者沒有答案的問題。如果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學習,這位學生根本不會享受到高校的教育精髓。哈佛大學招生辦主任Bill Fitzsimmons, 曾經說過:「我們希望招到的學生能自信地接受并對待世界的模棱兩可」。
結論:個性化!個性化!個性化!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中國學生分數普遍較高的前提下,更多的是需要通過學生個性化的活動和背景來提規劃生申請優勢。這就需要學生腦洞大開,結合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合理規劃,科學規劃,在申請美本的千萬大軍中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整理自:微信公眾號青少年創新與挑戰計劃(icprojects)、林老師頻道(linlaoshipindao) ,完整版轉自SAT備考。
Tips :國際學校的教學環境、雄厚的師資力量、多元化的文化氛圍等,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的教育平臺,幫助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中,走得更好更遠。
如果你想要提前了解關于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填寫下方“家長有問必答”即可預約探校,我們將帶您實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