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然
2015屆優秀畢業生
2015年:高中就讀于美國CushingAcademy,加入冰球校隊;
2015年:15歲擔任主建筑師,將一個深圳廢舊工廠改造成Loft創意藝術空間;
2019年:18歲拿下美國近百年歷史的ScholasticArt&WritingAwards大賽(學術藝術和寫作獎)金獎,獲得10000美金獎金。16個金獎獲獎者中,他是來自中國的高中生;
2019年:本科申請共斬獲六份Offer(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萊斯大學,羅德島設計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
當年中國只有13人進入斯坦福大學,深圳僅有3人,徐浩然和他在BCIS的同學王麒萱同時被錄取。
首先普及一下ScholasticArt&WritingAwards大賽(學術藝術和寫作獎)在美國藝術界是一件盛事,34萬件參賽作品中,只有16人拿到金獎,獲得金獎概率只有0.0047%。該賽事由美國超過100家藝術機構每年聯合舉行,成立初衷是為了鼓勵7~12年級的青少年追逐藝術和寫作夢想。自1923年發展到今天,共設置了29個類別,包括雕塑、版畫、攝影、詩歌、短篇小說等,意在尋找較能體現創意、技巧和個人特色的作品。設有地域性獎項和全國性獎項,較高榮譽是金獎(GoldMedalPortfolio),獎學金10000美金。
-徐浩然的ScholasticArt&WritingAwards獎狀-
Q:15歲就出國讀高中,是自己的選擇嗎?
A:小學開始,我就有這樣的想法。我從小是個特別不聽老師話的孩子,學習挺好,就是不太適應體制生活。小學在學府小學(現南山第二外國語小學部),當時運氣好,碰到了很多好老師,很包容我。
初中去了深圳實驗學校,一切以應試為指標,思想上比較禁錮,很多條條框框。當時年紀小不懂事,覺得很壓抑。沒待多久就轉到BCIS,學校教育理念完全不一樣,能嘗試很多東西,這讓我更向往那種自由的學習環境。
2015年到美國讀高中九年級以后,沒人管了。當真的能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就想做點內心認可的事情。
Q:申請美國大學是什么樣的流程?
A:美國也有高考,SAT或者ACT,也就是常說的標準化成績,不過這個考試系統跟學科知識聯系不大,它的作用只是證明一個學生基本的汲取知識加分析能力。想要進入的大學,像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麻省理工,除了標準化成績做到選課難度大并且能拿到足夠多的全A,活動和榮譽尤其重要,無論是競賽,還是做項目,或是開創了什么。美國的教育體制求的不是全才,它更多求的是一個全能的學校,在這個學校里有各種各樣的專門人才。
除了活動,還需要推薦信。老師推薦信、大學教授推薦信、名人推薦信、政要推薦信……有些人會準備很多封、來自不同角度的推薦信,也會有一定幫助。此外還有做文書,自我闡述價值觀和經歷。
作品集一般用于申請某些大學特定的藝術專業。像康奈爾大學是分系錄取,它的建筑系跟其他專業的錄取系統完全不一樣,除了以上所有部分以外,你還要準備作品集。因為分專業的綜合大學是會邀請系主任、教授參與選學生的過程,如果作品集做得好,其他部分可能會稍微降低標準。但是像斯坦福這種入學不定專業的綜合性大學,如果選擇交作品集,招生官會看一眼,但僅此而已,較多只能填滿申請人文書中的人物設定。
-徐浩然在藝術教室墻上畫的建筑群,至今仍在-Q:你拿到了6份Offer(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萊斯大學、羅德島設計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為什么較后選擇了斯坦福?
A:斯坦福一年在中國只收十幾個人,深圳只有3個。我和Glede是BCIS的學生,后來也都去美國去讀高中。
沒有選羅德島,也是因為斯坦福能提供的多樣的可能性。這個級別的學校,招生官基本上承認有底氣申他們學校的申請者中70%-80%的學生是完全可以被錄取的,但較后錄取誰,可能真的不是因為誰更優秀,而是看誰跟這個學校的氣質更符合。
以后我要從事什么職業,我也沒有定。斯坦福大學本科沒有定專業,大三以后也只是定方向。未來我要做的事,有可能跟藝術相差很遠。但是從小打下的底子,這種藝術審美素養,對我未來無論處事,還是思考能力,都有非常顯著的提升。比如我看到深圳這個城市沒有自行車道,就會想怎樣去改變。
-徐浩然在BCIS和同學們的藝術創作-
Q:你被斯坦福錄取,關鍵在哪里?給學弟學妹們一點建議。
A:一句非常老套的話:做自己。很多人參加競賽、做活動,并不是因為熱愛,只是出于功利目的,或者跟風。你要思考的是,自己真正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不要去想怎么樣才能被大學錄取。這樣你做的所有事,都是為自己而做。比如我喜歡建筑,我就會去各個地方投標,去做各種建筑項目。其實我走建筑這條路風險很大,如果時機沒找對,就不會有現在的機會。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風險,比起所有人走同樣的路,它才更有趣,我將來想起這段經歷,也一定不會后悔。
這些大學更想看到的,也是這樣的你。他們不希望你只是為了申請大學去準備一份好履歷,而是真正地熱愛。做熱愛的事情,并且盡量在這個領域里收獲掌聲。僅有一番熱血,是遠遠不夠的。